求同存異、擱置政治爭議、先謀和平發展,是2008年後八年國民黨執政期間,兩岸推動雙方關係前進的基本方針。而如果雙方沒有政治互信作為基礎,就不可能達成這八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。 就如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最近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說:「這一切應歸功於貴我雙方在一九九二年達成的共識,並以『求一中原則之同、存一中涵義之異』的智慧,維持了兩岸互信的政治基礎。」雙方若無一中原則之同,就無法建立互信,又因存有一中涵義之異,就使得未來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無可避免,否則和平發展將走入瓶頸。 先經後政是過去八年兩岸推動雙方關係的指導原則,但不表示雙方皆無意面對及處理政治問題。馬英九於2008年之前的競選期,即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作為重要政見,並列入其就職演說中的內容;同年十一月,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,以更大的自信表示,將在第一個四年任期內簽署兩岸和平協議。 在民進黨與激進獨派份子的強烈攻擊下,和平協議被扭曲成為統一協議、投降協議,以及馬政府論述不足、自信退縮,終其八年任期,和平協議未曾起步。甚至形成政黨與社會對兩岸關係要經懼政、問政色變的氣氛。使得兩岸的經貿合作在簽署架構協議ECFA後,就舉步維艱,連已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,也未能完成立法程序,貨品貿易協議則未能協商完成。這都不利於台灣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地位。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,兩岸官方互動停擺,更是無法為民間經貿合作給予助力。加諸大陸各界普遍判斷蔡當局、民進黨在推動「台獨」,兩岸的和平問題、台海的穩定問題,就顯得非常突出,幾乎接近2005年大陸制訂「反分裂國家法」時的狀態,該法也在沈寂十一年後,重新被大陸主流媒體所提起,形勢之趨向嚴峻不容輕忽。 九月間,國民黨代表大會通過政策綱領提出,「探討兩岸以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的可能性」。這類似2005年兩岸瀕臨戰爭邊緣時,國共兩黨發佈「促成結束敵對狀態、達成和平協議」,緩和了台海局勢。最近,洪秀柱當面向習近平表示,「我們將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,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」。習近平正面回應,「國共兩黨可以就此進行探討」。 當前國民黨作為在野黨,戰略戰術都須靈活運用,而且台海局勢的不穩定、不確定已可預見,若能結合兩岸各界從求同存異探討聚同化異,在維護兩岸和平、台灣安全的議題上,找出制度化、機制化的途徑,並以此提升兩岸經貿互利,必有助於台灣民眾判別何時應讓國民黨重返執政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

arrow
arrow

    aooouwicg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